This notes will be written in Chinese, since the lecture videos I watched are in Chinese. It will be easier for me to keep track of various philosophy terminologies in Chinese first.
What I watched is a list of video lectures calle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ectured by Prof. Zhiwei Zhang 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. It is part of a MOOC course but the lecture videos are uploaded to Bilibili, a Chinese version of YouTube (Notice it is in Chinese). The syllabu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able of contents of Bertrand Russell’s book,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, which provid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. Instead, these video lectures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very important philosophers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, so it is a nice first pass for me. That’s all for the background, the following notes will be all in Chinese.
上个月(6月11号)看到了一个知乎的问题,如下面左图所示,振聋发聩
想起2017年大四的时候看过的叔本华写的通俗读本《人生的智慧》的字字珠玑,突然萌生了拜读一下他《作为一直和表象的世界》原著的想法。但听说过德国哲学晦涩难懂,就先去亚马逊看了一下这本书的评论,想知道需要什么先修的知识。此书中国亚马逊的第一条评论如上面右图所示。由于我本科的时候没有选修过西方哲学史,于是打算先看一看张志伟教授网课。
张志伟老师第一课“智慧的痛苦”就提起了我接下去学习这门课的兴趣。他开篇为了回答“哲学是什么?”这个问题,首先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关于哲学的错误理解。其中第一个便否定了“哲学是科学”这个论断。这里“科学”这个词的是其名词的用法,而不是形容词的用法,只是在区分哲学和科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不同,而并不是批评哲学没有研究的价值。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,因为在当今的语言中,科学这个词承载着合理性,如果有人说“xxx不是科学”通常是一个贬义的判断,而张志伟老师这里并不是这种用法。恰恰相反,哲学能够脱离于科学,正是其优越性所在,原因有如下两点
- 科学只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,它不能决定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。譬如说,物理学家可以利用科学知识造出核武器,而却不能回答“人类如何利用核武器?”这个问题。费曼曾经引用佛教的谚语:“每个人都握有一把通往天堂之门的钥匙,而这把钥匙同样可以开启地狱之门。”科学的任务只是造出这把钥匙。
- 哲学则承担着为人类文明树立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重任。是哲学告诉人们应该怎么使用这把钥匙——打开天堂之门还是地狱。
这样的一种解释和立场,对于学习理论物理的我来说,是非常合适的。
接下来本课程便按照时间的顺序,每节课介绍一个,甚至两三个某一时期代表的哲学家。对我而言,笛卡尔以前哲学家讨论的内容都过于古典、陈旧,甚至他们很多问题的提法,在现在看来都不算是一个“好问题”。真正让我开始有认同感的,是从以休谟为代表的的英国经验主义开始,强调知识来源于人直观的感觉,而物体自身那个本体,是不可知的。我之所以对休谟的看法比较认同,是因为它更加接近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:代表系统状态的波函数自身(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想象中的本体)是一个抽象的存在,而我们只能通过测量各种“可观测量”来认识这个系统。从这个意义来看,休谟哲学的内容更加现代一些。
经验主义之后的康德、黑格尔以及最后一课提到的海德格尔哲学都是我很喜欢的部分。尤其是康德和海德格尔。
康德认识到了人自身认识框架的重要意义。这种看法非常有助于解决人和人之间冲突和矛盾。这一想法是从我本科选修的陈君华老师开设的《批判性思维》这个课上了解到的。由于人存在先天的认识框架,而人和人之间的这一框架可以有不同,就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一样的见解。因此在人与人的交流中,必须考虑到自身认识框架的存在,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人对同一事物都有同样的理解。调和自我认知框架与他人认知框架之间的差别,是进行有效的沟通,把“我知”变为“共知”的关键。
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,和我们的人生更加密切相关,他提供给了我们一种新的生存方式,其中的核心是认识到“死亡”的必然性。关于海德尔格我还是想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。
很遗憾的是张志伟老师的网课中并没有介绍到叔本华,我目前也并不打算直接去看叔本华的《作为一直和表象的世界》。取而代之我想进一步了解更多的西方哲学方面的概述,下一本书打算看一看DK出版社的The Philosophy Book。
总的来说张志伟老师的这个网课非常有意思,是一门通俗易懂的通识类课程。
Pingback: Philosophy I read last year(去年读过的哲学) - Lyu Physics
Pingback: Summary for 2022 — Non Physics - Lyu Physics